作为粤东门户,惠州地处粤东与珠三角城市的连接通道,开放包容是这座城市的天然基因。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加速,融深融湾持续迈出脚步,一座全新的现代品质城市,正崛起在珠江东岸。
7月3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惠州被赋予了“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的战略定位。
不久前,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示范区迎来81宗项目签约动工。这处横跨广州、惠州两市,从化区、增城区、龙门县、博罗县四县(区)的全新发展区域,旨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为惠州指明了一条区域协同、城乡融合的县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径。
区域不协调是惠州发展的掣肘之一。素有“小广东”之称的惠州,从经济结构、地形地貌和区域发展格局上,像极了广东的缩影,这里既有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沿江地区,也有欠发达的山区地区。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惠州以“抓两头促中间”为主要策略推进镇村建设,通过推动实体经济实力跃升、美丽圩镇重塑蝶变,优化民生服务幸福供给等方式,不断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如今,走进惠州的每一个村,几乎都能看见一个根据当地自身发展条件设计、正在建设中或者已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村集体项目。百花齐放的火热发展场景,成为了惠州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
漫步罗浮山下的博罗长宁松树岗村,一个精美宁静的乡村给游客带来处处惊喜;走进龙门县永汉镇,造型时尚新颖的外立面、巧妙诙谐的店铺名称、隐藏在店面屋顶上的白色“豹猫”,让这处以温泉产业为主的旅游乡镇,再次“火爆”朋友圈。
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今年以来,惠州抓实“5+19”个典型镇、“50+157”个典型村培育,推动“14+50”重点提升镇村对标先进,在遵循乡村民间传统文化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让乡村特色更加凸显,辐射带动各镇各村加快建设。
同时,惠州创新实施市领导挂钩联系“工作清单”责任制,将挂钩联系点转化为责任点,抓好美丽圩镇建设“七个一”和农房风貌品质提升,着力打造更多主题鲜明、内外兼修的特色小镇。
当前,惠州正经历快速的扩容提质进程,临湖沿江向海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产业协同发展,与周边城市的沟通衔接愈发密切。
“惠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客家、岭南、广府等各类文化交汇,来自各地的人在这里汇集成为新惠州人,共建新惠州城。”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从城市更新角度来看,开放包容、协同发展一直是惠州城市发展的核心。
去年8月,省政府批复实施的《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中提出,实施丰脊拥湾、山海联动策略,集中力量打造差异互补、充满了许多活力的新兴发展极,打造沿海经济带和辐射外围地区。
具体如何实施?惠州提出,将依托禀赋的自然山水和空间要素资源加速城市焕新。一方面,惠州将统筹优化城市国土空间保护格局,深化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交通格局;另一方面,深入实施补短板强弱项行动,加速推进城市更新,推动老城和老街区亮化活化,改造升级老旧小区环境,提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生活品质。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惠州以“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全面铺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七个县区编制专项规划、76个镇域编制实施方案,盘活闲置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指标,用于生态修复、风貌提升和产业导入等项目,推动村镇面貌发生美丽蝶变。
“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品质提升,惠州正加速构建高品质的现代化城市。”惠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协会副会长、高级规划师秦雨介绍,地域相连,交通一体,产业协同,惠州正在加速融深融湾;“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出实效,城乡加快协调发展,城市精建精治,市民生活宜居安居,惠州当下无疑正处在高效率的高品质建设进程里。
对于《意见》指出支持惠州打造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秦雨认为这是惠州城市高水平发展的题中之义。
从今年以来的城市发展进程来看,惠州城市品质提升有序推进。他介绍,赣深高铁、广汕高铁等轨道交通持续优化;1号公路、鹅城大桥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备;港惠新天地、中海广场等综合体陆续运行,城市各类业态和市民生活持续向好发展,城市品质也持续得到提升。
秦雨表示,惠州作为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全省经济第五城,整个陆域面积1.13万平方公里,超过广州、深圳、东莞三市陆域面积总和,国土开发强度低于珠三角中等水准,有较大的可拓展空间,惠州可高质量承接来自广州、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的产业转移。
“惠州当下正处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进程里,各方面发展都取得长足进步,城市开放包容,品质稳步提升。”秦雨认为《意见》的重磅发布是对于惠州城市发展的一种认可。他介绍,当前惠州正在全方面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镇村规划指引不断深化,村镇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得到统筹谋划,引导城乡融合发展,这也将持续为惠州建设现代品质城市提供助力。
清理杂草、修剪枝丫、打透气管,再做个支架……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后,大亚湾区邓屋村的一棵155年古榕树重新挺直了“腰杆”。远远望去,这株古树仿佛一位拄着拐杖的花甲老人。
救助这棵古树的,是广东树医绿化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利军带领的一支“树医”队伍。自安家在惠州、从事园林行业以来,王利军已经为这座城市救助了近420株古树,让许多上了年纪的古树“返老还童”。
“惠州主要以榕树作为乡土树种,树木根系较浅,遇到雷电暴雨等极端天气易倒伏,也有可能会出现中空腐烂。”每逢阴雨大风,王利军接到的“救援”电话就特别多,大多是根系脆弱导致的树木倾翻。
对于一名资深“树医”,在王利军看来,医树就像给人治病,需要“望闻问切”。每次给古树“治病”前,他都要去到现场查看详细情况,通过眼看、手敲,必要时利用技术设备,对古树各方面状态做出判断,从而整理出详细的“病历”和治疗方案,以文字版方案给到林业部门进行确认。
“树医”王利军是惠州推动绿美生态建设的践行者之一。作为全省首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惠州集山江湖海于一身。多年来,惠州保持着傲人的“绿色”高颜值。近年来,惠州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厚植绿色生态优势,布局建设一批城市绿廊绿道,保护好古树名木,推动建设古树公园,用绿色装点城市。
绿色是惠州发展的底色。伴随着城镇生态的绿意盎然,惠州森林城市的内涵和外延正不断拓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